
1.①平行投影法:投射線互相平行的投影法稱為平行投影法。
②正投影法:投射線垂直于投影面的的平行投影法稱為正投影法。
③三視圖:三視圖是將一個物體分別沿三個不同方向投射到三個互相垂直的投影面而得到的三個視圖。
④重影點:如果空間有兩點位于某投影面的同一垂直線上,那么這兩點在該投影面上的投影重合在一起,將它們稱為重影點。
⑤截交線:平面與立體表面相交而產(chǎn)生的交線稱為截交線。
⑥相貫線:兩立體相交而產(chǎn)生交線稱為相貫線。
⑦組合體:由若干基本體按照一定的相對位置和組合方式有機結(jié)合而形成的較為復(fù)雜的形體稱為組合體。
⑧形體分析法:將組合體分解為若干基本體,分析它們的形狀、表面相對位置以及組合方式等,便可產(chǎn)生對組合體的完整概念,這種方法稱為形體分析法。
⑨定形尺寸:用于確定個基本形體的形狀及大小的尺寸稱定形尺寸。
⑩定位尺寸:用于確定基本形體之間的相對位置的尺寸稱定位尺寸。
⑪軸測圖:形體的軸測圖是用平行投影法將形體向某個投影面投射得到的單面投影。
⑫軸間角:軸測軸之間的夾角稱為軸間角。
⑬軸向伸縮系數(shù):軸測軸OX、OY、OZ上的線段與坐標軸O1X1、O1Y1、O1Z1上對應(yīng)線段的長度比分別稱為X、Y、Z軸的軸向伸縮系數(shù)。
⑭基本視圖:機件向投影面投射所得的視圖稱為基本視圖。
⑮局部視圖:將機件的某一部分向基本投影面投射所得的視圖稱為局部視圖。
⑯斜視圖:機件向不平行于基本投射面的平面投射所得的視圖稱為斜視圖。
⑰剖視圖:剖視圖是用剖切面在適當(dāng)?shù)牟课患傧肫书_部件,將處于觀察者和剖切面之間的部分移去,將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射所得的圖形。
⑱斷面圖:假想用剖切面將機件某處切斷,僅畫出剖切面與機件接觸部分的圖形稱為斷面圖。
⑲零件圖:表示零件結(jié)構(gòu)、大小及技術(shù)要求的圖樣稱為零件圖。
⑳裝配圖:表示一部分機器或部件的圖樣。
2.粗實線:可見輪廓線,可見過渡線。細實線:尺寸線與尺寸界線、剖面線、引出線、螺紋的牙底線、重合斷面的輪廓線。細虛線:不可見輪廓線。細點畫線:軸線、對稱線、中心線、齒輪的節(jié)圓。波浪線:斷裂處的邊界線、視圖與剖視的分界線。
3尺寸的組成:一般由尺寸界線,尺寸線、尺寸線終端和尺寸數(shù)字等四個要素組成
4投影面垂直線的特性為:直線垂直于投影面時,它在該投影面上的投影積聚為一點;其他兩個投影與相應(yīng)的投影軸垂直,且反映線段的實長
5投影面平行線的特性為:
(1)線段平行于投影面時,它在該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線段的實長;它與兩投影面的夾角反映直線與相應(yīng)的投影面的傾角;
(2)其它兩個投影的長度縮短且與相應(yīng)的投影軸平行。
6.投影特性:①平行兩直線:同面投影互相平行,且具有定比性。②相交兩直線:同面投影都相交,其交點滿足投影規(guī)律,且具有定比性。③交叉兩直線:同面投影可能相交,但相交處是重影點,重影點的可見性要根據(jù)其余的投影判別。
7.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特性:平面平行于投影面時,它在該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實形;其他兩個投影都積聚成直線段,且分別平行于相應(yīng)的投影軸。
8. 正投影法的主要特性:實形性、積聚性、類似性、平行性、從屬性、定比性。
9. 三視圖的投影規(guī)律:主視圖與俯視圖共同反映了物體的長度——長對正;主視圖與左視圖共同反映了物體的高度——高平齊;俯視圖與左視圖共同反映了物體的寬度——寬相等。
10.截交線具有的什么性質(zhì):
(1)截交線一般是由直線、曲線或者直線與曲面共同構(gòu)成的。
⑫截交線既是截平面上的線,又是立體表面上的線。因此截交線上的每個點都是截平面與立體表面的共有點。
(3)截交線的形狀取決于立體的形狀、截平面與立體圖的相對位置。
11. 相貫線的性質(zhì): (1)相貫線一般為封閉的空間曲線,特殊情況下退化為平面曲線或直線。 (2)相貫線是兩個立體表面共有點的集合,它是兩立體表面的分界線。
12組合體尺寸標注基本要求
⑪正確性 標注尺寸的數(shù)值應(yīng)該正確無誤,注法應(yīng)符合國家標規(guī)定 ⑫完整性 標注尺寸完全反映組合體的形狀結(jié)構(gòu)與大小,不遺漏不重復(fù) ⑬清晰性 尺寸布置整齊清晰,便于看圖
⑭合理性 所注尺寸既能保證設(shè)計要求,又使加工,裝配,測量方便。
13多面正投影與軸測圖的比較:
①多面正投影繪制圖樣,它可以較完整地確切地表達出零件各部分的形狀,且作圖方便,但這種圖樣的直觀性差;軸測圖能同時反映形體長、寬、高三個方向的形狀,具有立體感強,形象直觀的優(yōu)點,但不能確切地表達零件原來的形狀與大小.且作圖較復(fù)雜,因而軸測圖在工程上一般僅用作輔助圖樣。
14剖視圖有哪幾種類型?各自應(yīng)用在什么地方?
①全剖視圖:全剖視圖主要用于表達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復(fù)雜、外形比較簡單的機件
②半剖視圖:半剖視圖主要用于機件內(nèi)外結(jié)構(gòu)都需要表達,而且機件形狀對稱的情況 ③局部剖視圖:局部剖視圖主要用于機件上只有個別結(jié)構(gòu)內(nèi)部形狀需要表達不必畫成全剖視圖時,或者是機件雖有對稱面但不宜采用半剖視圖表達內(nèi)部形狀時,或者是不對稱機件內(nèi)、外形狀都需要表達時。
15零件圖的內(nèi)容和作用?
①一組圖形:完整清晰地表達零件各部分結(jié)構(gòu)、形狀和位置;
②尺寸完整:正確、完整、清晰、合理地注出制造零件所需要的全部信息
③技術(shù)要求:說明零件在制造和檢驗時應(yīng)達到的要求④標題欄:說明零件的名稱、材料、數(shù)量以及必要的簽署等。
作用:它是設(shè)計部門提交給生產(chǎn)部分的重要技術(shù)文件。它主要反映出設(shè)計者的意圖,表達出機器或部件對零件的要求,同時要考慮到結(jié)構(gòu)和制造的可能性與合理性,是制造和檢驗零件的依據(jù)。
16. 裝配圖的作用和內(nèi)容?
①一組圖形 清楚表達機器的工作原理、零部件的主要結(jié)構(gòu)形狀和所有的零部件之間的裝配關(guān)系;
②裝配尺寸 包括機器的總體尺寸、零部件之間的裝配尺寸、機器安裝所需尺寸、反映機器性能指標的尺寸及其他重要的尺寸等;③技術(shù)要求涉及機器裝配、性能調(diào)試和使用維修方法方面的技術(shù)要求;④序號、明細欄、標題欄 裝配圖中所有零件都要編號,并把各零部件的名稱、材料、數(shù)量等信息記載到明細欄中。標題欄里填寫的內(nèi)容與零件圖類似裝配圖作用:表達了一部機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性能要求和零件之間的裝配關(guān)系等,是機器或部件進行裝化調(diào)整使用和維修時的依據(jù)。
工程制圖100點
1. 用投影表示物體的方法就稱為 投影法 。(中心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
2. 平行投影法是由相互 平行 的投影線獲得物體投影的方法。(正投影法 斜投影法)
3. 斜投影法 是當(dāng)投影方向 傾斜 于 投影面 。
4. 正投影法 是當(dāng)投影方向 垂直 于 投影面 。
5. 正投影法得到物體的投影不因物體與投影面 距離不同 而變化,容易表達物體 真實形狀 和 大小 ,且 度量性 好。
6. 積聚性 是指當(dāng)物體上的線段和平面 垂直 于投影面時, 線段 的投影 積聚 于 一
點 , 平面 的投影 積聚 為 一條線 。
7. 類似性 是指當(dāng)物體上的線段和平面 傾斜 于投影面時, 線段 的投影 小于實長 的
直線 , 平面 投影為一原平面圖形的 類似形 。
8. 在繪制工程圖樣時,通常采用與物體 長 、 寬 、 高 等方向相對應(yīng)的幾個 相互垂直 的
投影面,構(gòu)成一個 多面 的正投影體系。
9. 六個 投影面 組成一個正六面體,亦稱為 六投影面體系 。
10. 在 六投影面體系 中獲得的各個 投影 亦稱為 基本視圖 。
11. 在按 正投影法 繪制物體的 視圖 時,必須嚴格遵循“ 長對正 , 高平齊 , 寬相等 ”
的規(guī)律。
12. 掃描體 是指由一個 二維圖形 在空間作 平移 或 旋轉(zhuǎn) 運動所產(chǎn)生的形體。
13. 回轉(zhuǎn)體是指由一個 基面 饒某一 軸線 旋轉(zhuǎn)一周,它所掃過的空間所構(gòu)成的形體。
14. 回轉(zhuǎn)體的投影,應(yīng)用 點劃線 畫出 軸線 。
15. 類拉伸體是指有相互平行的 棱線 ,但無 基面 的 棱柱 。
16. 兩形體堆積在一起后,某一方向 表面平齊 時,應(yīng)視為組成同一平面,不再有 分界線 ;
若兩形體的 表面不平齊 ,投影時兩形體表面間有 分界線 。
17. 表面 相切 視為 光滑連接 ,投影時連接處 沒有交線 。
18. 表面 相交 應(yīng)畫出其 交線 。
19. 平面與立體相交稱為 截切 ,由此產(chǎn)生的交線稱為 截交線 。
20. 截交線 是 平面 與 立體表面 的 共有線 ,是由一系列共有點組成的,所以畫截交線
的實質(zhì)是找出一系列 共有點 ,將其相連。
21. 截平面 平行于 圓柱 的 軸線 ,截交線為 矩形 。截平面越靠近軸線,矩形越寬,反
之越窄。
22. 截平面 垂直 于圓柱的 軸線 ,截交線為 圓 。
23. 截平面 傾斜 于圓柱的 軸線 ,截交線為 橢圓 。
24. 兩 曲面立體 相交,其 表面交線 稱為 相貫線 。
25. 相貫線是兩 曲面立體 表面的 共有線 ,是由兩曲面立體表面上一系列共有點組成。
26. 相貫線通常為 封閉 的空間曲線,特殊情況下也可以是 平面曲線 或 直線 。
27. 當(dāng)兩 圓柱直徑 相等時,相貫線就由空間曲線變?yōu)閮啥?/span> 平面曲線 (橢圓)。
28. 國標規(guī)定,圖樣上 漢字 應(yīng)寫成 長仿宋體 。
29. 比例 是指圖樣中機件要素的線形尺寸與實際機件相應(yīng)要素的線形尺寸之比。
30. 比值為 1 的比例,稱為 原值比例 。
31. 繪制同一機件的各個視圖應(yīng)采用相同的 比例 ,并在 標題欄 中的比例一欄內(nèi)填寫,當(dāng)
某個 視圖 需要采用不同比例時,必須另行標注。
32. 機件的真實大小應(yīng)以圖樣所注 尺寸數(shù)值 為依據(jù),與圖形的大小及繪圖的準確性無關(guān)。
33. 機械圖樣中尺寸一般以 mm 為單位,在圖上不需標注 計量單位 的代號和名稱,如采
用其他單位則必須注明。
34. 尺寸的組成: 尺寸界線 、 尺寸線 和 尺寸數(shù)字 。
35. 尺寸界線應(yīng)用 細實線 繪制,并應(yīng)自圖形的輪廓線、軸線或?qū)ΨQ線引出。
36. 水平尺寸線的尺寸數(shù)字要寫在尺寸線的 上方 或 斷開 處,尺寸數(shù)字 水平 書寫;鉛垂
尺寸線的數(shù)字要寫在尺寸線的 左方 或 斷開 處,尺寸數(shù)字 朝左 。
37. 定形尺寸是確定物體上各組成部分 形狀大小 的尺寸
38. 定位尺寸是確定物體各組成部分之間 相互位置 的尺寸。
39. 尺寸基準:標注 定位尺寸 時,度量尺寸的 起點 。
40. 軸向變形系數(shù)是指 各軸測軸 上的度量長度與相應(yīng)的空間坐標軸上的度量長度之比。
41. 物體上相互平行的線段,在軸測投影圖上 仍相互平行 。
42. 物體上兩平行線段長度之比值,在軸測投影圖上 保持不變 。
43. 當(dāng)物體的三個坐標面與投影面傾斜的角度相等時,則三坐標軸OX、OY、OZ在軸測投影圖上必然按相同的比例縮短,即p=q=r,這種軸測投影圖就稱為 正等軸測 投影圖。
44. 國標規(guī)定正等測的各軸向采用 簡化 的 變形系數(shù) ,即p=q=r=1。
45. 在軸測圖上的 虛線 一般不予畫出。
46. 斜視圖是把機件向 不平行于 基本投影的平面進行投射所得的視圖。
47. 斜視圖主要用于表達機件上 傾斜部分 的 局部形狀 ,因此機件的其余部分不必在斜視圖上畫出,可用 波浪線 斷開。
48. 將機件某一部分向 基本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視圖稱為 局部視圖 。
49. 局部視圖的斷裂邊界,一般以 波浪線 表示,但當(dāng)表示的結(jié)構(gòu)是 完整 的,且 外輪廓 又成 封閉 時,波浪線可省略。
50. 當(dāng)局部視圖按 投影關(guān)系 配置,中間又沒有其他 圖形 隔開時,可 省略 標注。
51. 假想 用剖切平面剖開機件,將處在觀察者和剖切面之間的部分移去,而將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射,剖切面與物體的接觸部分所得到的圖形稱為 剖視圖 。
52. 在剖視圖中,在 剖面區(qū)域 應(yīng)畫上 剖面符號 。
53. 當(dāng) 剖視圖 按 投影關(guān)系 配置,中間又無其它 視圖 隔開時,可省略箭頭。
54. 剖切是假想的,所以一個視圖畫成 剖視圖 后,其它視圖仍應(yīng)按 完整 的機件畫出。
55. 同一零件在各個剖視圖中的剖面線 方向 、 間隔 應(yīng) 一致 。
56. 剖視圖可分為 全剖視圖 、 半剖視圖 和 局部剖視圖 。
57. 當(dāng)機件具有 對稱平面 時,在垂直于對稱平面的投影面上投影所得的圖形,可以 對稱中心線 為界,一半畫成剖視圖,另一半畫成視圖,這種剖視圖稱為 半剖視圖 。
58. 半剖視圖中半個視圖和半個剖視圖的 分界線 ,必須是 對稱中心線 。
59. 半剖視圖中,如果機件的某些內(nèi)部形狀已表達清楚時,則在另一半外形視圖上表示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的 虛線 一般應(yīng)省略不畫。
60. 局部剖視圖 規(guī)定用 波浪線 與視圖分界。
61. 波浪線只能畫在機件的 實體部分 ,不能超出視圖的 輪廓線 或畫在其 延長線 上,也不應(yīng)與圖形上的其它輪廓線 重合 。
62. 斷面圖和剖視圖的區(qū)別:斷面圖 只畫出機件 的斷面形狀,而剖視圖則將機件的 斷面及剖切平面后面 的形狀一起投影所得的圖形。
63. 斷面圖 僅畫出剖切后斷面 的形狀,但當(dāng)剖切平面通過 回轉(zhuǎn)而形成的孔或凹坑的軸線 時,這部分結(jié)構(gòu)的斷面圖應(yīng)按 剖視的方法 畫出。
64. 為了使斷面圖能反映機件上被剖切部位的實形, 剖切平面 應(yīng)與被剖部位的 主要輪廓線 垂直。
65. 移出斷面圖的輪廓線用 粗實線 繪制。 66. 重合斷面圖的輪廓線用 細實線 畫出。
67. 當(dāng)視圖中的輪廓線與重合斷面的圖形 重合 時,視圖中的 輪廓線 仍應(yīng)連續(xù)畫出,不應(yīng)間斷。
68. 畫局部放大圖時,應(yīng)用 細實線 圈出被放大的部位,并用 羅馬數(shù)字 順序地標記。
69. 在局部放大圖的 上方 標出采用的 比例 。
70. 對于機件上 肋板 、 輪廓 及 薄壁 等,如按 縱向 剖切,這些結(jié)構(gòu)在剖視圖中都不畫 剖面符號 ,而用 輪廓線 將其與鄰接部分分開。
71. 當(dāng) 回轉(zhuǎn)形 機件上 均勻分布 的肋、輪輻、孔等結(jié)構(gòu)不處于 剖切平面 時,可假想將這些結(jié)構(gòu) 旋轉(zhuǎn) 到剖切平面的位置上畫出。
72. 對若干直徑相同且 均勻分布 的孔,允許畫出其中一個或幾個,其余只表示出 中心位
置 ,但在圖中應(yīng)注明孔的 總數(shù) 。
73. 較長的機件,且沿長度方向的 形狀一致 或按 一定規(guī)律變化 時,可斷開后縮短繪制。
74. 主視圖的投影方向應(yīng)該能夠反映出零件的形狀特征。
75. 零件的安放位置,對軸套、盤等回轉(zhuǎn)體零件位置選擇其 加工位置 。
76. 兩嚙合的齒輪 模數(shù) 和 壓力角 必須相等。
77. 牙型 、 公稱直徑 、 螺距 稱為 螺紋的三要素 。
78. 只有當(dāng)螺紋要素 完全相同 時, 內(nèi)外螺紋 才能旋合。
79. 在內(nèi)外螺紋旋合部分,按 外螺紋 畫,并且大小徑對齊。
80. M6-6H是 普通粗牙(或普通) 螺紋,公稱尺寸為 6 ,螺紋旋向為 右旋 。
81. 螺紋標注G1,其中 G 表示 特征代號(或非螺紋密封管螺紋) , 1 表示 尺寸代號(或公
稱直徑) 。
82. 螺紋標注Tr20X2左,其中Tr 表示特征代號(或梯形螺紋) , 20 表示 公稱尺寸 , 2 表
示 螺距 , 左 表示 旋向或左旋 。
83. 圖樣上所注的表面粗糙度代、符號是該 表面加工后 的要求。
84. 在 同一圖樣 上每一表面一般只 一次 表面粗糙度代、符號。
85. 表面粗糙度的代、符號一般注在 可見輪廓線 、 尺寸界線 、 引出線 或它們的 延長
線 上。
86. 表面粗糙度代、符號的 尖端 必須從材料外指向零件的 加工表面 。
87. 相鄰兩零件的 表面接觸 時,畫一條 粗實線 , 不接觸 時按各自的尺寸畫出,間隙過
小時,應(yīng)夸大畫出。
88. 在同一裝配圖中,相鄰兩零件的剖面線 方向應(yīng)相反 , 或方向一致 、 間隔不等 。
89. 螺柱旋入端的螺紋 終止線 應(yīng)與下件的孔 端面 的投影 對齊 。
90. 對于緊固件、實心零件,當(dāng) 剖切平面 通過其 軸線 時,則這些零件按不剖畫。
91. 平鍵和半圓鍵的頂面與輪轂間應(yīng)有 間隙 , 畫成兩條線 。
92. 平鍵和半圓鍵的 側(cè)面 與鍵槽及輪轂槽間 沒有間隙 ,畫成 一條線 。
93. 零件的 上下偏差 和 公差的大小 由 標準公差 來確定。
94. 公差帶的 位置 由 基本偏差 來確定。
95. 基孔制是 孔的基本偏差 保持不變,改變 軸 的 基本偏差 來獲得各種不同配合的一種制度
96. 基軸制是 軸的基本偏差 保持不變,改變 孔 的 基本偏差 來獲得各種不同配合的一種
制度
97. 基本尺寸相同的、互相結(jié)合的 孔和軸 公差帶之間的關(guān)系,稱為 配合 。
98. 配合符號Ø30H8/f7中, Ø30 表示 基本尺寸 ,是 基孔制配合 。 Ø30H8 是 孔的尺
寸 , Ø30f7 是 軸的尺寸 。
99. Ø26H9表示 基本尺寸 是 Ø 26 , 公差帶代號 是 H9 , 公差等級 是 9 , 基本偏
差代號 是 H 。
100. 某軸零件圖上標有的尺寸,其中 基本尺寸 為 Ø100 , 上偏差 為 0 , 下偏差 為 -0.054 ,軸的 公差帶 位于 零線 之下, 公差值 為 0.0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