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視攝影造型基礎
第一章
一、電視畫面的概念:
是指由電子攝錄系統(tǒng)進行拍攝和制作,電視屏幕顯現(xiàn)的電視圖像。就電視攝影而言,就是攝像機從開機到關機,不間斷地拍攝所記錄下來的一個片段,又稱電視鏡頭。
二、電視畫面的特性:
1、電視畫面的空間特性
2、電視畫面的時間特性
三、電視畫面的造型特點:
1、表現(xiàn)具象
2、表現(xiàn)運動
3、運動表現(xiàn)
四、電視畫面的取材要求:
1、電視畫面的信息應清晰準確,簡明集中。
2、電視畫面的光色還原要力求真實、準確(特殊的藝術性創(chuàng)作除外,如有意識偏色等)
3、鏡頭運動時,力求穩(wěn)定、流暢、到位。
4、注意同期聲的采錄。
第二章(重點)
一、景別的概念:
景別,是指被攝主體和畫面形象在電視屏幕框架結構中所呈現(xiàn)出的大小和范圍。
二、電視景別的作用:
1、景別的變化帶來的是視點的變化,它能通過電視攝影造型達到滿足觀眾從不同視距、不同視角全面觀看被攝體的心理要求。
2、景別的變化是實現(xiàn)造型意圖、形成節(jié)奏變化的因素之一。
3、景別的變化使畫面被攝主體的范圍變化具有更加明確的指向性,從而形成畫面內(nèi)容表達、主題訴求和信息傳遞的不同側(cè)重和各自意蘊。
三、景別的分類及概念:
1、遠景:遠景是電視景別中視距最遠,表現(xiàn)空間范圍最大的一種景別。
2、全景:表現(xiàn)人物全身形象或某一具體場景全貌的畫面。
3、中景:表現(xiàn)成年人膝蓋以上部分或場景局部的畫面。
4、近景:表現(xiàn)成年人胸部以上部分或物體局部的畫面。
5、特寫:表現(xiàn)成年人肩部以上的頭像或某些被攝對象細部的畫面。
四、拍攝高度概念及包含的三種不同情況:
1、拍攝高度是指攝像機鏡頭與被攝主體,在垂直平面上的相對位置或說相對高度。
2、其中包括三種不同情況:平角、俯角、仰角。
五、拍攝方向概念:
拍攝方向,是指攝像機鏡頭與被攝主體,在同一水平面上一周360度的相對位置,即通常所說的正面、背面或側(cè)面。(28頁圖)
六、光線性質(zhì):
直射光線、散射光線、混合光線
七、色彩基調(diào)概念及形成因素、形成方法:
1、概念:所謂色彩基調(diào),即指在電視影片、電視節(jié)目或在一個段落中,一種占主導地位的色彩。
2、形成因素:主要包括兩個因素,一是色彩在整體節(jié)目中的時間長度,二是該色彩在單一畫面中的空間面積。
3、形成方法:內(nèi)部設色法、外部罩色法。
八、外部罩色法概念:
是指通過光學手段或色光照明等方法在畫面的所有景物上都蒙上一層色彩基調(diào)。
九、構圖概念:
是指在電視拍攝中,把被拍攝對象及各種造型元素加以有機地組織、選擇和安排,以塑造視覺形象,構成畫面樣式的一種創(chuàng)作活動。
十、構圖特點:
1、動態(tài)性
2、時限性
3、多視點
4、畫幅的固定性和構圖處理的現(xiàn)場一次性
5、構圖結構的整體性
十一、電視畫面構圖的基本要求:
1、 畫面簡潔
2、 主體突出
3、 立意要明確
4、 畫面應具有表現(xiàn)力和造型美感
5、 在處理運動構圖時的兩種情況
第三章
一、長焦距鏡頭概念:
長焦距鏡頭是指視場角小于40度、焦距大于25毫米的鏡頭;對于攝像機的變焦距鏡頭而言,是指焦距調(diào)至大于25毫米的狀態(tài)下的鏡頭。
二、景深概念:
景深是指當鏡頭針對某一被攝主體調(diào)焦清晰之后,位于該主體前后方的景物也能形成清晰影像的縱深范圍。
三、長焦距鏡頭的特點:
長焦距鏡頭在表現(xiàn)運動主體時,對橫向運動的物體表現(xiàn)動感強,對縱向運動的物體表現(xiàn)動感弱。
四、廣角鏡頭:
廣角鏡頭又稱短焦距鏡頭,是焦距比標準鏡頭短,視場角大于60度的鏡頭。對于攝像機上的變焦距鏡頭而言是焦距小于25毫米的鏡頭。
五、廣角鏡頭的畫面造型特點:
1、視角寬
2、景深大
3、畫面包括的景物范圍大
4、廣角鏡頭有曲像畸變現(xiàn)象
5、廣角鏡頭在表現(xiàn)運動對象時有兩個重要特征:對橫向運動的對象表現(xiàn)動感弱,并且物距越遠越弱;對縱向運動的對象表現(xiàn)動感強,并且物距越遠越強。
6、廣角鏡頭便于肩扛拍攝,畫面易于平穩(wěn)清晰
六、廣角鏡頭的功用:
1、有利于近距離表現(xiàn)大范圍景物
2、廣角鏡頭適于展現(xiàn)畫面主體及其所處的環(huán)境
3、利用廣角鏡頭景深大的特點,對被攝物進行多層次的表現(xiàn),增加畫面的容量和信息量
4、利用廣角鏡頭近距離接近拍攝對象,完成搶拍和偷拍
5、利用廣角鏡頭線條透視的夸張變形和曲像畸變效果,形成某種特殊的表現(xiàn)意義
6、廣角鏡頭有利于在移動攝像中保持畫面的穩(wěn)定
七、變焦距鏡頭概念:(重點)
變焦距鏡頭是相對于定焦鏡頭而言的一種可連續(xù)變換焦距的鏡頭。
八、變焦距鏡頭造型表現(xiàn)上的優(yōu)勢和不足:(重點)
(一)優(yōu)勢:
1、一個變焦距鏡頭,可以替代一組不同焦距的定焦鏡頭。
2、在攝像機機位不動的情況下,即可完成變焦距推拉,實現(xiàn)畫面景別的連續(xù)變化
3、可以跨越復雜空間完成移動機位所不能完成或不易完成的推鏡頭和拉鏡頭,并且還能完成仰角度或俯角的推拉鏡頭。
4、攝像機鏡頭上的電動變焦距裝置,可以使畫面景別的變化平穩(wěn)而均勻,形成新的畫面節(jié)奏。
5、在攝像機機位運動的過程中,變動鏡頭焦距可以構成一種更為復雜的綜合運動鏡頭。
6、運用變焦距鏡頭,一個人即可以完成既移動機位、又變化焦距的綜合運動鏡頭,增強了畫面造型表現(xiàn)的隨意性和靈活性。
(二)不足:
1、用變焦距鏡頭拍攝的推拉鏡頭,雖然畫面景別連續(xù)發(fā)生變化,有著一種接近或遠離被攝主體的感覺,但實質(zhì)上它是通過鏡頭焦距的變化形成的視角變化。
2、變焦距推拉鏡頭的畫面變化帶有某種強制性。
九、變焦距推拉鏡頭與移動機位的推拉鏡頭的相似和不同之處:(重點)
(一)、相同之處:
1、兩種推拉,都引起了景別的系列變化,這種變化是連續(xù)的而不是跳躍的,是遞進的而不是無序的。
2、被攝主體由于鏡頭的推拉,或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都表現(xiàn)出一種接近或遠離的視覺效果。
(二)、不同之處:
1、視角方面:變焦距推鏡頭的視角變化了,移動機位推鏡頭的視角沒有變化。
2、視距方面:變焦距推鏡頭的視距沒有變化,移動機位推鏡頭的視距變化了。
3、景深方面:變焦距推鏡頭由于焦距的變化,畫面景深發(fā)生了變化,移動機位推鏡頭的焦距固定,景深沒有明顯變化。
4、變焦距推鏡頭是通過視角的收縮,達到畫面景別的變化。
5、隨著攝像機的不斷向前運動,觀眾有視點前移身臨其境的感覺,而變焦距鏡頭很難使觀眾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十、變焦距鏡頭的功用:
1、實現(xiàn)變焦距推拉
2、通過變焦距推拉,追隨運動中的被攝主體,保持畫面景別的相對穩(wěn)定
3、變焦距鏡頭在運動攝影中,便于調(diào)整畫面構圖,選擇最佳景物,突出視覺重點
4、有助于實現(xiàn)被攝對象處于焦點之外的拍攝
5、變焦距急推急拉鏡頭可以產(chǎn)生某種特定的節(jié)奏變化
6、變焦距鏡頭的推拉與其他運動攝影方式相結合,可使畫面內(nèi)部的蒙太奇更為豐富
第四章
一、固定畫面的概念:
所謂固定畫面是指攝像機在機位不動、鏡頭光軸不變、鏡頭焦距固定的情況下拍攝的電視畫面。
二、固定畫面的局限:
1、固定畫面視點單一,視域區(qū)受到畫面框架的限制
2、固定畫面在一個鏡頭中構圖難以發(fā)生很大變化
3、固定畫面對運動軌跡和運動范圍較大的被攝主體難以很好地表現(xiàn)
4、固定畫面難以表現(xiàn)復雜、曲折的環(huán)境和空間
5、固定畫面由于單一畫面的框架限制,不如運動畫面那樣能夠比較完整、真實地記錄和再現(xiàn)一段生活流程。
三、固定畫面的拍攝要求:
1、注意捕捉動感因素,增強畫面內(nèi)部活力。
2、注意縱向空間和縱深方向上的調(diào)度和表現(xiàn)。
3、固定畫面的拍攝與組接應注意鏡頭內(nèi)在的連貫性。
4、固定畫面的構圖一定要注意藝術性、可視性。
5、固定畫面在拍攝中有一點必須牢牢記住,那就是“穩(wěn)”字當頭。
第五章
一、運動攝影概念:
運動攝影就是在一個鏡頭中,通過移動攝像機機位,變動鏡頭光軸,或者變化鏡頭焦距所進行的拍攝。
二、運動畫面概念:
在一個鏡頭中,通過移動攝像機機位,變動鏡頭光軸,或者變化鏡頭焦距所進行的拍攝。通過這種拍攝方式所拍到的畫面,稱為運動畫面。
三、推攝概念:
推攝是攝像機向被攝主體的方向推進,或者變動鏡頭焦距,使畫面框架由遠而近向被攝主體不斷接近的拍攝方法。用這種方式拍攝的運動畫面,稱為推鏡頭。
四、推攝特征:
1、推鏡頭形成視覺前移效果
2、推鏡頭具有明確的主體目標
3、推鏡頭將被攝主體由小變大,周圍環(huán)境由大變小
五、推鏡頭的功用和表現(xiàn)力:
1、突出主體人物,突出重點形象
2、突出細節(jié),突出重要的情節(jié)因素
3、在一個鏡頭中介紹整體與局部、客觀環(huán)境與主體人物的關系
4、推鏡頭在一個鏡頭中景別不斷發(fā)生變化,有連續(xù)前進式蒙太奇句子的作用
5、推鏡頭推進速度的快慢可以影響和調(diào)整畫面節(jié)奏,從而產(chǎn)生外化的情緒力量
6、推鏡頭可以通過突出一個重要的戲劇元素來表現(xiàn)特定的主題和涵義
7、推鏡頭可以加強或減弱運動主體的動感(舉例)
六、拉攝概念:
拉攝是攝像機逐漸遠離被攝主體,或變動鏡頭焦距(從長焦調(diào)至廣角)使畫面框架由近至遠與主體拉開距離的拍攝方法。用這種方法拍攝的電視畫面叫拉鏡頭。
七、搖攝概念:
搖攝是指當攝像機機位不動,借助于三角架上的活動底盤(云臺)或拍攝者自身的人體,變動攝像機光學鏡頭軸線的拍攝方法。用搖攝的方式拍攝的電視畫面叫搖鏡頭。
八、移攝概念:
移攝是將攝像機架在活動物體上隨之運動而進行的拍攝。用移動攝影的方法拍攝的電視畫面稱為移動鏡頭,簡稱移鏡頭。
九、跟攝概念:
跟攝是攝像機始終跟隨運動的被攝主體一起運動而進行的拍攝。用這種方式拍攝的電視畫面稱為跟鏡頭。跟鏡頭大致可分為前跟、后跟(背跟)、側(cè)跟三種情況。
十、跟鏡頭特點:
1、畫面始終跟隨一個運動的主體(人物或物體)。
2、被攝對象在畫框中的位置相對穩(wěn)定,畫面對主體表現(xiàn)的景別也相對穩(wěn)定。
3、跟鏡頭不同于攝像機位置向前推進的推鏡頭,也不同于攝像機位置向前運動的前移動鏡頭。攝像機機位向前推進的推鏡頭,畫面中有一個明確的主體;跟鏡頭畫面中始終有一個具體的運動的主體,并根據(jù)主體的運動速度來決定鏡頭的運動速度。
十一、跟鏡頭的作用:
1、跟鏡頭能夠連續(xù)而詳盡地表現(xiàn)運動中的被攝主體,它既能突出主體,又能交代主體的運動方向、速度、體態(tài)及其與環(huán)境的關系。
2、跟鏡頭跟隨被攝對象一起運動,形成一種運動的主體不變,靜止的背景變化的造型效果,有利于通過人物引出環(huán)境。
3、從人物背后跟隨拍攝的跟鏡頭,由于觀眾與被攝人物視點的同一(合一),可以表現(xiàn)出一種主觀性鏡頭。
4、跟鏡頭對人物、事件、場面的跟隨記錄的表現(xiàn)方式,在紀實性節(jié)目和新聞節(jié)目的拍攝中有著重要的紀實性意義。
十二、跟鏡頭拍攝時應注意的問題:
1、跟上、追準被攝對象是跟鏡頭拍攝的基本要求。
2、跟鏡頭是通過機位運動完成的一種拍攝方式,鏡頭運動起來所帶來的一系列拍攝上的問題,如焦點的變化、拍攝角度的變化、光線入射角的變化,也是跟鏡頭拍攝時應考慮和注意到的問題。
第六章
一、電視場面調(diào)度概念:
電視場面調(diào)度包括人物調(diào)度和鏡頭調(diào)度兩個方面,借助于攝像機鏡頭所包含的畫面范圍、攝像機的機位、角度和運動方式等,對話框內(nèi)所要表現(xiàn)的對象加以調(diào)度和拍攝。
二、軸線概念:
所謂軸線,是指被攝對象的視線方向、運動方向和不同對象之間的關系所形成的一條虛擬直線。
三、越軸概念:
倘若攝像機越過原先的軸線一側(cè),到軸線的另一側(cè)區(qū)域去進行拍攝,即稱為“越軸”。
四、越軸的常用方法:
1、利用被攝對象的運動變化改變原有軸線。
2、利用攝像機的運動來越過原先的軸線
3、利用中性鏡頭間隔軸線兩邊的鏡頭,緩和越軸給觀眾造成的視覺上的跳躍。
4、利用插入鏡頭改變方向,越過軸線。
5、利用雙軸線,越過一個軸線,由另一個軸線去完成畫面空間的統(tǒng)一。
五、鏡頭調(diào)度三角形原理:
當拍攝兩個人的交流場景時,在他們之間有一條無形的關系線,在關系線的一側(cè)可以選擇三個頂端的位置,這三個頂端構成一個底邊與關系線相平行的三角形,攝像機的機位可以設置在這個三角形的三個頂端位置上,形成一個相互聯(lián)系的三角形機位布局,這就是三角形原理。